
网友“滴答”想生第二胎,为了不伤害8岁大的女儿,不能不和老公写下《保证书》,向女儿保证,永远第一喜欢大宝。一个更极端的案例是,武汉一位44岁的肖女性和老公努力一年之后,终于如愿怀上二胎,但13岁的女儿雯雯百般不想,相继以“逃学”、“离家出走”、“跳楼”相威胁。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,怀孕13周零5天的肖女性不能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。
不少人对孩子的自私和莽撞感到吃惊,也迷惑为何大家做哥哥姐姐的时候没这么多问题。这或许跟孩子的年龄有关。年龄大了,她会想了解不少事情,年龄小的又懵懂无知,有抢夺的天性但还没胁迫的这种定义。大家那个时候的兄弟姐妹大多也就差个两三岁,当你还没有掌握同意时,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。而大家目前的单独二胎家庭当他们想生第二胎的时候,第一个孩子已经非常大了。八九岁、十来岁这个年龄段,有一点主见,但心智又尚未完善,他们不可以控制我们的行为,对利害关系更不是非常了解,却已经有了足够的冲动和伤害我们的能力。
最近发生的这两起比较极端的事看着是个案,所反映出的社会生态其实是个常见问题。在孤独中长大的单独家庭自己都没感受过兄弟姐妹之情,又如何来教育孩子同意。周围的小朋友们大多是独生子女,她也无从感受有哥哥姐姐的好,这是年代导致的遗憾,当然不可以由孩子来独立面对。
在处置如此的问题上,相信大部分爸爸妈妈都会使用类似的方法,大家都理解这种方法的良苦用心,期望把问题拖到将来才解决,期望用时间来弥和伤痛,用时间来证明爸爸妈妈对每一个孩子的爱其实都非常伟大。
时间的确可以让一坛酒变成佳酿,但也会让一坛酒变酸。保证书可能是个缓兵之计,但总有一天要面对问题的。非常显然,孩子理解的“第一爱她”,是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东西更多的关心,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。若是如此,那样她将来十有八九是要失望的,由于非常明显,一个8岁多已经能照顾我们的孩子跟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相比,哪个需要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爱更多一点?在爸爸妈妈眼里,这非常正常,但在孩子眼里,这可能就是一种伤害。这个年龄段你跟她讲道理,讲责任会有用处,但用处不会太大。单独二胎也好,以前的多子女也好,第一个孩子的出生都是唯一的,大家非常难区别出这种爱的不同。只能生一个的时候是全心全意的爱,能生两个的时候难道就不是了?所有些家庭都可能面临这个问题。
从这类孩子身上可以看源于私的影子教育的缺失,看到好的东西想据为己有、看到美味的不想推荐,这里面当然有教育的成分,也有天性的成分,但不可以简单地以对错好坏论之。从小在一个万般溺爱的家庭里长大,忽然出现一个推荐的人,什么孩子都会有不安全感,这是非常正常的事。在这一方面,教育能起有哪些用途很有限,多说几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不足以消解这种不安全感。
所以,保证书并不可以起有效有哪些用途,非常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掌握推荐,这种推荐要从平常他和同龄人玩耍时就开始灌输,了解推荐其实也是一种快乐,爱不会因推荐而降低,同时爱别的人也是一种乐趣,那样,当他身边多了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时,他就不会那样抵触,甚至可以欣然同意了。